tag

| 19 Comments

最近在几个朋友的引领下,跨入了tag的世界,然后就立刻爱上了它。与taxnomy不同,tag是一种folksonomy的文化。前者相信专家学者专业人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雇专人讲内容进行分类;而后者则是鼓励大众为了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标记内容,尔后通过大量人的参与产生进行人或tag的匹配,或者进行有效的搜索。任何人只要访问一下tag的几个代表网站,都会立刻爱上它。做一个比喻:yahoo就是taxonomy,而google是folksonomy,所以google成功;wiki是taxonomy, 而blog是folksonomy,所以blog成功了。

看到tag在internet上的成功以后,结合几个内部的project, 觉得把tag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由于内部工作语言的相似性,都可以克服在internet上存在的二义性等缺点。

现有平台的缺点

手上有几个content相关的project快要把我逼疯,他们都属于taxonomy的那种,有庞大的专业的机构在做,效果却差强人意。
1。40%的内容在出版后2个月内会收到change request
2。工程师在抱怨内容不够
3。产生了很多重复的内容
4。内容的质量有问题
5。每次搜索都会返回几十篇文章,而且有很多根本与搜索无关的内容
5。需要花很大的精力重新对文章进行consolidation

Content的开发历经了一系列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鼓励工程师自己写;后来为了consistent和quality的原因,有一个集中的team写,写好了再给原来的工程师看;后来发现这个team没有和cusotmer打交道的经验,就在support部门中找了几个人也参加content的工作,结果就为不同team谁做什么样的事情搞得心焦。

也有很多个小的content相关的事情总是无法做好。每次有一个新的项目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说content很重要,我们需要assign一个owner,来定义结构和维护内容,其他的员工都要遵循这种格式积极的贡献自己的知识。结果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我现在逐渐明白并不是这个人不认真负责,而是我们的方法学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1。收集content的目标是为了以后让其他人可以很方便的学习或使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来源于从事实际工作的大量知识工作者,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套复杂的系统和一个尽心尽力的program manager,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
2。让一个工程师knowledgable的content应该有很多种,每种应相互补充。
3.工程师贡献内容不方便。大家都很忙,尤其是天天看数字的时候,谁有兴趣来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格式的文章?而且还得花很大精力去整理。所以contribution的平台必须非常简单易用,可以让贡献者在日程工作中很方便的贡献。

关于tag的文章,这一篇我觉得最好,可惜是英文:http://www.adammathes.com/academi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folksonomies.html

今天时间很紧张,写得乱七八糟,等改天整理一下思绪,接着写。

19 Comments

不错不错,想不到你也喜欢这个,呵呵

Tag是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定位信息;另外一个途径是搜索,比如可以考虑这样做:
1. 每个Member把觉得对别人可能有用的地方扔到一个文件夹里(事实上很多人在自己的机器上都会组织一个或几个存放内容的文件夹),可以按照一些方式分类组织,或者简单的丢进去
2. 把文件夹共享出来,然后用SPS去爬
3. 当需要相关内容时,通过SPS搜索,定位内容

这种方式不需要Information Contributor太多的工作,比如把东西丢进一个目录就算OK,这个相对来讲工作量小。

有几个关键点:
1. 索引能力
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内容格式,常见的Word,PDF,E-mail, PPT,SPS需要支持索引这些内容的能力。还没发现支持E-mail(Outlook Email Format)格式的IFilter
2. 精确搜索
SPS默认搜索Web Part在精确搜索方面功能比较弱,所以正在测试第三方的Add-in
3. 版本控制
这种完全分布式的方式,往往会出现同一文档的多个版本。但是对于大量变动不频繁或者使用者对变动不敏感的文档,问题不大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John.每个人都喜欢maintain自己的folder,而不是一个专门的公共的folder。Folksonomy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是基于个人管理的需要,每个人都维护自己的favorite,在任何他们希望的地方,而间接的结果是为组织或团队带来了知识共享的好处,同时个人因为能够收到快速的feedback而更加有passion来contribute。
所谓搜索能力,这是tag更强的地方,因为它是用contributor自己的语言定义的,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而不像传统的taxonomy或者关键字,使用者需要把自己脑子中的词汇和术语/关键字对应起来,这就导致了内容的discoverability不好。微软有那么多公共的知识库,但是还是有很多customer重复问很简单的问题,就是同样的原因。
不过你说的使用share point server倒是个很好的tips,也是下一版本的知识库搜索系统会有的新功能。

Jack,我对tag的passion跟技术无关,也知道实际上理念非常简单。事实上只有非常简单的东西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对tag的着迷是因为它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内容管理的方法,可以解决以前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和传统的知识管理相比,就像是yahoo和google的区别,以及wiki和blog的区别。当每个人都企图做一些大一统的事情的时候,其实草根的力量就被忽视了。而后者才是新的协作模式,尤其是对于生产力全部都在脑子里的知识工作者。

微软有那么多公共的知识库,但是还是有很多customer重复问很简单的问题,就是同样的原因。
================================================================================
我同意这句话

非常好的文章。但是这有很长的路走啊!有几点在实施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

1、Customer重复问很简单的问题的原因真的是因为discoverability吗?
2、TAG又是一个需要大量人contribute才能呈统计学上的大概正态正确的技术。草根性和专业性如何平衡?我没想明白。

总觉得虽然TAG不会是对well-organized的知识库有颠覆性的作用,但是一定会有帮助。

其实我的想法也是让每个人维持自己的Folder,只是把这些Folder Share出来。公共的Folder不是个人习惯的方式,:)

作为一个可能会成为要contribute content的人,我觉得,这个KM系统应该:
1。非常简单
2。非常方便(这两个可不是一回事)
3。有奖励制度,最好是抓住人的心理的那种。例如,blog就有自己的奖励制度:Page Viewer,Comments和在网络世界的小小名声。tag本身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一个心理:我只爱惜我自己的东西。但这还不够。若想长期运行下去的话,一个同样基于心理学的奖励制度,也是很重要的。

哇,写的太好了,今天又都学了点,谢谢你们哦!

Leave a comment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published on May 10, 2005 11:56 PM.

摄影展(二)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花开自在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