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几个朋友的引领下,跨入了tag的世界,然后就立刻爱上了它。与taxnomy不同,tag是一种folksonomy的文化。前者相信专家学者专业人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雇专人讲内容进行分类;而后者则是鼓励大众为了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标记内容,尔后通过大量人的参与产生进行人或tag的匹配,或者进行有效的搜索。任何人只要访问一下tag的几个代表网站,都会立刻爱上它。做一个比喻:yahoo就是taxonomy,而google是folksonomy,所以google成功;wiki是taxonomy, 而blog是folksonomy,所以blog成功了。
看到tag在internet上的成功以后,结合几个内部的project, 觉得把tag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由于内部工作语言的相似性,都可以克服在internet上存在的二义性等缺点。
现有平台的缺点
手上有几个content相关的project快要把我逼疯,他们都属于taxonomy的那种,有庞大的专业的机构在做,效果却差强人意。
1。40%的内容在出版后2个月内会收到change request
2。工程师在抱怨内容不够
3。产生了很多重复的内容
4。内容的质量有问题
5。每次搜索都会返回几十篇文章,而且有很多根本与搜索无关的内容
5。需要花很大的精力重新对文章进行consolidation
Content的开发历经了一系列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鼓励工程师自己写;后来为了consistent和quality的原因,有一个集中的team写,写好了再给原来的工程师看;后来发现这个team没有和cusotmer打交道的经验,就在support部门中找了几个人也参加content的工作,结果就为不同team谁做什么样的事情搞得心焦。
也有很多个小的content相关的事情总是无法做好。每次有一个新的项目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说content很重要,我们需要assign一个owner,来定义结构和维护内容,其他的员工都要遵循这种格式积极的贡献自己的知识。结果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我现在逐渐明白并不是这个人不认真负责,而是我们的方法学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1。收集content的目标是为了以后让其他人可以很方便的学习或使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来源于从事实际工作的大量知识工作者,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套复杂的系统和一个尽心尽力的program manager,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
2。让一个工程师knowledgable的content应该有很多种,每种应相互补充。
3.工程师贡献内容不方便。大家都很忙,尤其是天天看数字的时候,谁有兴趣来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格式的文章?而且还得花很大精力去整理。所以contribution的平台必须非常简单易用,可以让贡献者在日程工作中很方便的贡献。
关于tag的文章,这一篇我觉得最好,可惜是英文:https://www.adammathes.com/academi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folksonomies.html
今天时间很紧张,写得乱七八糟,等改天整理一下思绪,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