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三年级,南大百年校庆,有幸聆听了很多大师的讲座。我们系请来了图灵奖得主姚其智先生,我除了听他的讲座外,还很厚脸皮地跟着宋公跑到浦口校区,去参加一场由他、他夫人还有一位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座谈会。
提问阶段,我举了好长时间的手,终于主持人往我这边看了。一阵激动,却听得主持人说:“后面那位穿蓝衣服的男生,下面由你提问。”颇为失望地放下手,左顾右盼,却发现并没有蓝衣服男生站起来。主持人又说:“对,就是你……”。我无奈地起身,接过话筒,小心翼翼的问:“是不是我的头发太短了?”一片哄笑。OMG,这可是在图灵奖的主面前啊!我从此开始蓄长发。
清楚地记得那天我问了一个当时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计算机,从头到尾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因此这门学科是否就与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不同,在这个领域只有发明而没有发现?”
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直觉告诉我发明或发现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因此想要有发明或做出发现,所需要的准备和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定要辨识清楚的。
已经记不清姚先生和法兰西院士的回答了,差不多是先都说了句“good question”,然后说了一大通话。都有提到同样的问题也在数学领域被争论过,“数学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我想如果不是姚先生的最后一句话,我可能会对他们的回答要印象深的多并且回家后还会继续思考。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管是发明还是发现,带给我的快乐都是一样的。”
我顿时觉得无比沮丧。我提了一个多么nonsense的问题啊!管它是发明还是发现呢,enjoy就行了,何必纠缠在文字游戏上呢。座谈会结束后宋公跟我说“你刚才提的问题非常好”,我已经没有力气去回应这个表扬了。我认定我的问题是nonsense的,再加上“那位穿蓝衣服的男生”的尴尬,我的心情糟糕到极点。
前些天,在查维特根斯坦的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关于布劳维尔的一句话:“布劳维尔的基本思路接近于康德,强调理性的建构作用,数学不是纯粹的发现,更不是简单的重言式,而具有发明的意味。”哇哦,这是真的吗?原来这还真不简单呢。“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发现还是发明?”是谁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直觉主义的布劳维尔,还是康德已经说过,还是要追溯到更早?
在网上找了很久,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介绍,比如这篇文章中关于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发明的不同。但终究还是感到凌乱没有头绪。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记着姚先生他们的回答,没有事后再仔细琢磨甚至向宋公请教与讨论。错失了这个机会,现在谁能来给我写引导呢?无助,非常的无助。(恩,这是宋公在讲到罗素悖论或者歌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时必定会说的一句话。)
发明还是发现,这是一个问题。期待能有人来给我些指点。
发明和发现是一样的!
世界本来的面貌是怎么样的,没人知道。所有的发明、发现都是用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为世界上的事物建模。相信这些模型即使建的再好,也会有它不足的地方,也只能无限逼近世界的本来面貌,而无法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