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odcast的概念,突然之间红遍了Internet。其实仔细想来,这个概念来的也非常自然。Internet从阅读者为主体,正在慢慢的转向提供更多的交互功能,使一部分高端用户可以变为发布者。Blog的流行,正是验证了这一点。而目前的Blog,大多数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当人的眼睛被充分占据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向人的耳朵转移,所以Podcast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Podcast最最吸引我的原因就在于可以非常方便的被下载和同步到随身的mp3设备上。设想一下,当我订阅了几个很好的频道以后,晚上回到家,把iPod插到电脑上,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就可以再ipod上发现新的有趣的音乐和访谈,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这也是Podcast区别于传统的个人网上广播电台的原因。RSS的易订阅性和快速传播,为Podcast的迅速火起来提供来良好的技术基础;而Podcast的易与携带和存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我看来,Podcast是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理念。这种传播理念可以以电脑,电话和无线电等各种方式承载。但他的核心理念是一种交互式的,易存储的,创作源非常广的新兴媒体。通过这种新的平台,发布者可以实现自己做DJ,做歌手,作主持人等多种展现自我的梦想,而订阅者可以听到很多来自群众和草根的智慧。如果说以前这种需求的趋势还不是很明显的话,当我看了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生的比赛后,我就深刻地感到了这种迫切的民众表达的需求。就行风靡互联网的“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一样,草根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平台,仅此而已,而后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如山崩海裂一样汹涌澎湃。这也正是Podcast能够流行的文化背景。
Podcast的流行,一定要满足几个先决条件:
降低进入门槛。尽管对大多数播客来说,很多电脑的技术和软件的使用很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便对于我,要调试麦克风才能使用的话,我宁可放弃。有人说过,知道浏览器窗口第一个健是back健的用户是高级用户,那么对于众多的低级用户来说,如何使他们也能迅速的使用这个新的工具,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易于访问和使用。昂贵的ipod和电脑使得很多人对Podcast望而却步。如果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到Podcast的内容,也就成功了一半。Flickr只有在数码相机广泛使用的今天才红起来,那么对于声音采集器来说,什么样的声音采集器才能做到这一点?
今天在新闻上看到美国著名广播电台开设专门频道播放Podcast,心里非常激动。这实际上也是我想到的一个模式,没想到正在被逐步的验证。
Podcast的实施,也同样具有很大的风险。其中第一个风险就是黄色信息和敏感信息的传播。当大众都来贡献内容的时候,就是非常危险的时候。显而易见,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无外乎点歌,彩铃,黄段子,鬼故事和某些色情网站。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因为内容而导致被关闭或罚款。
第二个风险就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内容。大家是否可以非常自然的从周围采集声音,就像使用数码相机采集照片一样?而这些采集到的声音,是否会受到大众的欢迎?今天我问了朋友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从眼睛获得信息多,还是从耳朵获得信息多。大多数人都非常肯定地告诉我,眼睛获得信息多。如果只有声音,对于大众的可接受程度到底有多大?什么样的节目比较适合这种独特的新的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