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Main | 转载:论证。 »

October 31, 2006

关于“你好”。

想谈一谈“你好”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

中国人见面,跟熟人打招呼说“吃了吗”,说“最近怎么样呀”,通常也会说“你好”。然而在公共场合,基本上不会想到与陌生人说“你好”。比如电梯门开了,里面一屋子的人,我们走进去的时候乖乖找个角落赶快站好就是了,没有谁会很有派头地朝已经在里面的人招呼“你好”。要真有人这样,里面的人可能反而觉得不自在,心里犯嘀咕,觉得奇怪。

这是不是因为中国人传统东方式的矜持,对不认识的人保持距离呢?好像也不是。比如说公共汽车上甚至马路上,我和一个外国朋友走在一起,往往会有擦身而过的路人,直直地甩过来一个没有任何承前启后的问题:“哪个国家的啊?”,连人称都省了,语法上来说不能够做到更简洁了,更不用说“你好”这样的客套。这里的不说“你好”,就不能解释为矜持,但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很大的不妥,仿佛习以为常了。

在公共场合对陌生人不说“你好”,好像在我们现今的中国的社会里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然而在外国人看来,这着实是很让他们困扰的。比如在法国,走进大门遇到出来的人,双方一定会相互问好。或者走进一个狭小空间比如电梯,也会互相问好致意。不止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法国朋友在谈话中抱怨过“有人对他们不讲礼貌”,因为“走进电梯不说你好”,因为“认也不认识上来就问问题”,等等等等。极端的情况是:(一)一个法国人走进电梯,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对电梯里所有人说了“你好”,还是用中文说的。然而电梯里的同志们犯嘀咕还来不及,压根就没有一个人向他回礼说“你好”。他由此忿忿地向我批评在场的那些人没有礼貌。(二)一个很喜欢中国文化的法国女孩在北京已经工作了两年了。有一次走在马路上被一个好奇心很浓厚的中国路人问“哪里人”,她很生气地用流利的中文回应道“我只和有礼貌的人说话”,因为我们可怜的路人没说“你好”,没说“请问”。

不仅仅“你好”,外国人当家常便饭一样挂在嘴边的“谢谢”和“对不起”,“劳驾”,“请”等用词,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就狭窄得多。在法国的学校里,老师给同学们逐一派发阅读材料,发一个就收到一个“谢谢”。学生在说的时候,可能根本已经不是发自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而是一种日复一日养成的习惯。在法国的家庭里,父母对五六岁的孩子讲话都用“请”,请不要哭,请你懂事点。即便是长辈对小辈,或是平辈的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朋友,互相在餐桌上递东西的时候,句末也都加个“请”字,更别说去店里买东西的时候,那互相谢来谢去的,虽然一大套客气的话,但每天练习,所以完成速度非常之快。

文化习俗上一个细微的差异,往往很不起眼,但是会让不同地域的人互相产生误解。所以我说,面对不同的文化的时候,首先要持有宽容的态度,不应该马上就批评,马上就把一些现象普遍化,过快地归纳成为一个民族的缺点。

Posted by claire at October 31, 2006 12:47 AM

Comments

法国人所谓的礼貌后面有几个是出于真心实意地,你也别太计较这一句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表面文化现象,你在法国觉得文化上真的就那么适应吗?是中国人对你亲还是法国朋友对你更真心实意?谈到文化这个层面的时候就是不能这么肤浅地看待问题。我们以前中国人见面还互相请安作揖呢,我们文化的缺失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目前经济的落后和从农耕文化进入现代文明后的过渡过程中的不知所措,以及文化大革命造就的任何人之间的不信任。在指责中国人粗鲁缺失文明之前,问一问自己你了解自己的国家吗?你为这个国家作了什么?不要开口一个法国闭口一个法国朋友的。

Posted by: 陌生人 at October 31, 2006 09:30 AM

claire, I am in Shanghai, will meet louise ( you remember her, my ex-roommate and another taiwanese french girl for coffee/brunch this sunday before I fly back to Hong Kong, email me if you are free to join...

Posted by: drygrape at October 31, 2006 03:43 PM

这位陌生人,我觉得您很慷慨激昂。
我有指责什么吗?我在分析中说得很清楚,我觉得对待不同的文化,应该先做到宽容。我正是觉得法国朋友们的看法不够客观,才写了这篇文章。
你对于中国文化现状的分析其实很有见地,可是为什么要那么激动呢?

Posted by: claire at November 1, 2006 02:33 AM

最近看到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那种傲慢,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可以这样,实在很意味深长。也许我们应该少一点对他们的追捧,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中国人,脚踏实地把自己定位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才能更好的成长。无论去哪里,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另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多从正面的角度给外国人讲一些自己的文化是正道。

Posted by: skyhigh at November 1, 2006 06:57 AM

嘿嘿,你叫我过来看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又要受攻击了。这点上,我支持你。

我同意国人本来是很客套的,从没受过文化大革命冲击的*层次比较高*的台湾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不管真客气还是假客气,这已经上升到礼仪一个层面。所以,我觉得用“表面现象”、需要深究原因等等作为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此外,作为一个爱自己国家的中国人,更应该挖掘中国社会上、基本礼仪上不足的地方,进而改正,不断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找理由,以国情为借口掩盖之。如果你真正花时间去学习一下西方社会的美德,就会知道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花功夫去改善自己是广受推崇的。所以,在这点上,有一点自信,不要老是以为在中国的所有西方人都是看不起中国人的。说不定,当你承认国人的这些莽撞行为时,别人反而对所有中国人更有所改观。

Posted by: cg at November 1, 2006 12:52 PM

还是cg最理解。

关于解释国情的事情,从2000年到今天,我没有间断过。来中国的西方人,我不排除有傲慢令人讨厌的那一类,但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是冲着东方令他们向往的文化而来的,大多数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以上还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充满了感情,都是带着探索和交流的愿望来到我们国家的。

我再次重申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是希望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多一份宽容。我给法国朋友解释了我的这篇文章,他们感到很抱歉,因为他们原先并不了解这些他们认为的“不礼貌”在中国早已是一种习惯。这样的态度是令人赞赏的。而从我们的角度,发现了这样的差异后,追究历史原因,发现根源所在,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思索,怎样才能一起努力改变国情造成的现状,慢慢让自己的国家回到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这才是应该做的,而不应跳将起来,忿忿不平地马上指责起外国人“傲慢”。

Posted by: claire at November 1, 2006 04:07 PM

支持claire妹妹!


Posted by: 路过 at November 1, 2006 04:53 PM

我以来就看到这个陌生人很武断粗鲁地指责Claire,这让我发笑!Claire就是说中国人的不礼貌是不习惯,外国人应该首先学会宽容文化差异!这个陌生人看来要好好补习一下中文,学习怎么抓住大意和概括,哈哈!陌生人你别也冲我怒吼阿!

但是Claire,陌生人到说对了,中国人的不礼貌是有历史原因的,文革,经济落后,农耕进入现代……咱们的老祖宗以前还见面作揖,礼仪之邦,被当时的日本学的更夸张了,鞠躬都鞠到90度才行了!

可是我们丢失这些礼貌,我因此很生气,就是要怒骂上台的农民意识的土皇帝把中国弄成了这样,也不说是自己的错,而说是大家的素质差,而且政府今天还教育大家:咱们中国人就是要军管的!嘿!

我爱我的国家,所以才批评他,我不接受共产党的粉饰太平的教育愚民方针,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每天天下繁荣,经济天下第一,咱们就要成为天下的强国了,嘿!满嘴泡沫!

因为批评,因为异议,所以改进,所以前进!

我爱中国,中国人站起来自我批评!自我批评的精神当初还是老毛自己提出来的,我同意!

请大家都自我批评!

Posted by: Vivi at November 24, 2006 09:58 PM

你好:
我是燕子的朋友,我基本同意你说咱们同胞不如西方人有礼貌的观点,我嫁给了法国人,现在住在法国,所以我应该是国人所谓的"崇洋媚外"的典型,这里先抛开咱们中国人的无礼貌不说(完全支持你对同胞的自我批评)
但是我也想说说一点关于我对外国人讲礼貌的观点:首先我不觉得"吃了吗"跟"你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是民族习惯的不同,其次,我并不觉得外国人的"你好"就能代表什么,邻里之间相互见面一般只限于礼貌性,形式性,表情僵硬的"早上好,晚上好"这几个次词仿佛刻进了他们每一个公民规范手册,然后后面到底能代表多少感情?多少尊重?我认为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一个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的习惯,我的观点只限于我对巴黎人的这点感受,也许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太习惯小时候邻里之间那种含蓄的点头一笑-
"嘿~您吃了吗 哪儿去您呐?"
简单却真切...

Posted by: 五之 at November 28, 2006 02:25 AM

你好:
我是燕子的朋友,我基本同意你说咱们同胞不如西方人有礼貌的观点,我嫁给了法国人,现在住在法国,所以我应该是国人所谓的"崇洋媚外"的典型,这里先抛开咱们中国人的无礼貌不说(完全支持你对同胞的自我批评)
但是我也想说说一点关于我对外国人讲礼貌的观点:首先我不觉得"吃了吗"跟"你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是民族习惯的不同,其次,我并不觉得外国人的"你好"就能代表什么,邻里之间相互见面一般只限于礼貌性,形式性,表情僵硬的"早上好,晚上好"这几个次词仿佛刻进了他们每一个公民规范手册,然后后面到底能代表多少感情?多少尊重?我认为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一个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的习惯,我的观点只限于我对巴黎人的这点感受,也许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太习惯小时候邻里之间那种含蓄的点头一笑-
"嘿~您吃了吗 哪儿去您呐?"
简单却真切...

Posted by: 五之 at November 28, 2006 02:25 AM

Post a comment










Remember personal info?